以色列近代史——七、独立战争(1948-1949年)
黄濠光牧师
战前局势
当联合国通过分治方案(181号决议案),阿拉伯人立刻罢工抗议,在各地暴动,袭击犹太人,独立战争实际上已经开始。英国在撤出托管地的几个月中,对双方的冲突大多袖手旁观。犹太人成立了临时锡安主义者国务院,成为影子政府,由本‧古里安担任主席,准备接收。犹太人的部队续步接收城市,所到之处,阿拉伯人都失利,有些闻风逃窜。5月14日早上八时,英国人在耶路撒冷降旗,下午全地爆发冲突,犹太人当天接收了雅法,七万阿拉伯人逃离。以色列宣告独立后,临时国务院宣布废止1939年的白皮书,以色列欢迎全世界犹太人移民,所有公民不论甚么宗教、种族或性别,均在社会和政治上平等,保证有宗教、良心、教育及文化自由。战争初期,每月有一万多新移民,有些一到步便入伍参加战斗。
早于1946年6月9日,阿拉伯诸国在叙利亚开会,早有意出兵一旦成立的犹太国。然而,各国各有自己的盘算,外约旦国王阿卜杜拉自任统帅,但他对各支阿拉伯军一无所知。1948年5月15日,埃及、外约旦、叙利亚、伊拉克、黎巴嫩五国派兵向以色列开战,还有沙地阿拉伯和也门派出少量军队支援。出兵理由是要恢复巴勒斯坦的秩序,建立一个巴勒斯坦国。阿拉伯联盟秘书长巴沙(Azzam Pasha)在入侵以色列前夕时宣称:「这将会是一场剿灭战和大屠杀,程度有如蒙古人大屠杀及十字军东征。」
第一次战役:1948年5月15日至6月11日
阿拉伯的兵力和武器装备都比以色列多及精良。以色列人深恐若战败,便遭灭顶,所以奋勇作战。战争初期,接近三十万阿拉伯人逃离家园;以色列内阁于6月16日决定阻止他们回来,至少在敌对期间。战争爆发时,埃及派出约一万军队,兵分两路从南部进入以色列境。西线沿海岸向台拉维夫推进,到台拉维夫外被制止;东线向耶路撒冷挺进。外约旦的阿拉伯军团进军中部,占领原本划归建阿拉伯国的土地,即撒玛利亚(他们称为西岸),以及东耶路撒冷,包括希伯来大学所在的斯科普斯山。以色列军保住西耶路撒冷,并付出巨大牺牲,打通一条由台拉维夫通往耶路撒冷的山间公路。伊拉克军从东边进入下加利利,目标是海法,但进军范围限于属阿拉伯国的范围,未能向以色列国土推进。叙利亚军从东北入侵上加利利。黎巴嫩军从北方南下,想夺取拿撒勒。
第一次停火:1948年6月11日至7月8日
由于联合国介入,6月11日以阿双方停火,在战争的头四星期,以色列军的死亡人数达1,200人。停火期间,以色列补充了飞机、坦克、大炮等重型武器,兵力也增加到六万余人。阿拉伯方面也补充兵力,但不及得以色列。最致命的弱点是阿拉伯各国的领导人各有打算,为自己国家扩张领土,增加个人威望,结果彼此不协调,他们参战的真正目的不是帮助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建国。
第二次战役:1948年7月8日至18日
7月8日在停火协定届满前,埃及先开火,翌日战火全面再起。十天战事中,以军在北面取得下加利利大部分地区,在南面逼埃及军退到南地(Negev, 内盖夫)。以军夺取了一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第二次停火:1948年7月18日至10月15日
在联合国干预下,以阿同意从7月18日开始第二次停火期。停火期间,以色列继续加强军备,军力已增至九万多人。阿拉伯阵营分歧进一步加剧。由于埃及占领了迦萨,就在迦萨建立「全巴勒斯坦阿拉伯政府」,但外约旦不承认。
第三次战役:1948年10月15日至1949年1月7日
由于英国循外交途径试图将南地瓜分给埃及和外约旦,以色列于10月中发动「约夫行动」,把埃及军逐出南地。10月底以军发动「希拉姆行动」,打败阿拉伯解放军及黎巴嫩军,夺取上加利利。估计有五万巴勒斯坦难民逃往黎巴嫩。12月下旬,以军发动「霍雷夫行动」,完全驱逐埃及军离开南地,埃军被围困在迦萨地带,其他阿拉伯国家没有援助,埃及被迫求和,于1月7日同意谈判停火,以军亦撤出迦萨。
战争结束
独立战争打了16个月,以色列阵亡人数为6,373人,受伤人数有15,000人。当时以色列总人口是65万,即每一百人就有一人死亡。阿拉伯人有15,000人阵亡,25,000人受伤。战争期间,约有70万阿拉伯人逃离以色列,加上独立前的内乱,所谓巴勒斯坦难民约75万人,都流入约旦河西岸、外约旦、迦萨、埃及、叙利亚、黎巴嫩、伊拉克等国。联合国于1948年12月通过194号决议案:应准许那些想返回家园又肯和平共处的难民回去。但由于阿拉伯阵营不承认以色列,只谈停火,不谈建交,双方仍处于敌对状态,以色列不肯回收难民,阿拉伯国家也不吸收难民。犹太人方面,约有一万人从阿拉伯各国被逼撤出家园,但战后三年,以色列吸收了70万犹太人,其中30万是来自阿拉伯世界的犹太难民。
1949年停战协定
以色列于1949年分别与交战四国签停火协定,2月24日是埃及,3月23日是黎巴嫩,4月3日是外约旦,7月20日是叙利亚。由于伊拉克没有跟以色列有共同边界,拒绝谈判。战争结果,原拟定设立的阿拉伯国的土地被瓜分:外约旦占据约旦河西岸及东耶路撒冷,埃及占领迦萨,以色列取得西耶路撒冷及南地。以色列领土扩大至托管地的面积近八成。以色列称停火线边界为「绿线」,成为以色列的新边界,被国际及阿拉伯世界认可。这「绿线」是停火线,不是正式边界。
以阿政治变化
1948年12月13日,以色列宣布耶路撒冷为首都,并决定把政府机构迁到耶路撒冷。1949年4月26日,外约旦兼并了西岸之后,把国名改称为约旦。1949年5月11日,以色列被接纳为联合国第59个会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