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宝训(上)
曹力中牧师
《1.登山宝训简介》
一.登山宝训
1. 马太五~七章被称为「登山宝训」,又有人称它「基督教教义摘要」、「天国君王的宣言」、「天国的大宪章」、「按立门徒的教训与勉励」等等,Hamilton则写了一本书,称之《天国的律例与法则》(锡安堂出版)。
2. 这是圣经所记,耶稣基督最长的讲论;但很多学者认为这是祂在加利利多篇讲道的摘要,大概不是一次讲完的,因为听众可能无法一次吸收这么多内容。我们也要慢慢讲它,盼望你也能每周思想一小段,学习去遵行。
3. 历世历代曾有许多人从这些宝贵的教训中得着祝福。比方许多人因着主教导不要为明天忧虑,而从忧虑中得着释放。戴德生因六章33节,确立了他事奉的样式,也成为《中华内地会》(今天的《海外基督使团》)这多结果子的差会事奉的样式。
4. Eerdmans圣经辞典说,传统认为主所上的山是靠近加利利海的哈丁角山(Horns of Hattin)。摩西的律法是在山上立的,天国的律法也是。但二者有不同:前者是主从山上下来,临到祂的百姓;后者是主带着门徒上山,要教导他们天国的道理。
5. 前者是主在闪电中说话,带来圣洁之神的威严可畏;后者是主以人子身份,用微小声音对人说话,带来恩典与真理。前者是神百姓被吩咐不可靠近那山,免得遇见审判;后者是人得以到主跟前来,要领受恩言与祝福。
6. 文士与法利赛人坐在摩西位上,衣着华丽,又舒适又尊贵;但主穿着一般百姓的衣服,在山上在旷野讲论。山上一直是学习真理之处,历代神的仆人也常被圣灵带领或催使到山上或旷野讲道。
二.登山宝训教导些什么?
1. 施洗约翰跟主耶稣出来传道时,马太福音用两句话总括了他们传道的内容:「天国近了,你们要悔改。」亨利·马太说,登山宝训是要说明:1)要悔改什么?要转向什么?2)天国像什么?一方面让我们知道我们所信的是什么,一方面让我们去实行。
2. 人对天国的观念常是错误的,所以主要教导之。有些宗教的天国是很属物质的,说那里美女如云等等!有的基督徒说,主耶稣来的时候,原来要建立一个以以色列为中心的天国,这些山上的教训就是为这天国而订的律例。但后来犹太人失败,主只好改变计划,着手建立教会,所以这些教训要等到所谓千年国度才再有用。但我不同意这《时代主义》的论点,因为登山宝训的教训,几乎全部在使徒写给教会的书信中都出现过!
3. 有人说天国与神的国不同,但我看不出圣经有这样的证据。马太福音是写给犹太人的,而犹太人对神国的观念常是物质性的,他们期待弥赛亚要像大卫一样,来带领他们胜过罗马帝国,建立一个伟大的以色列国。所以马太要他们知道这国是属天的。
4. 登山宝训正是要启示我们天国的观念,主所教导的天国与世人对国度的观念极其不同,祂没有提到民族意识、强大的军备、与繁荣的经济等。耶稣基督没有像希特勒练习演讲,煽动群众,号召他们来为他卖命;祂也不像斯大林以强大武力作后盾,来成为超级强国;或是像日本靠经济繁荣来挤身世界列强。祂的旗帜是虚心、清心、温柔、爱心等等。(美国立国时曾一度很接近这样,但早已不再如此了。)
三.登山宝训的用处(太五1~2)
1. 英国曾有一位大主教Magee发表言论说,人无法依据登山宝训来治理英国,引起宗教界与非宗教界很大的反对与争议。但这句话并没有错,你无法以登山宝训来治国;若不相信,你可以拿几条登山宝训到议会去,看他们会不会通过这样的议案!这世界不会像传社会福音的人所以为的,只要教导登山宝训,战争就会自动消除!
2. 正如美国第二任总统,也是起草美国宪法的开国元勋之一,约翰·亚当斯说:「这部宪法是为一群有道德有信仰的百姓立的;若是另一种百姓,这部宪法就绝不够用!」现在美国以及其他国家都正在应验这话。登山宝训也是这样。它不是拿来做社会改革用的,它是表明人心改变才是惟一的道路。事实上登山宝训不是为广泛大众说的,乃是对基督的门徒说的,你必须先跟随耶稣,这些话才对你有益处,才产生力量。摩根说:「主将闲杂人撇在山下,带门徒上山,然后教训他们这些话。」
3. 其实登山宝训不是讲到得救之路,乃是得救的结果。你不遵行其上的教训就被定罪,但当你想靠遵行这些来得救时,它又不能救你!对一个已经是基督徒的人,登山宝训教导你怎样活出基督。锺马田登山宝训的讲章中译本就订名为《活像基督》。
4. 登山宝训可以成为天国子民的试金石;当你不同意登山宝训中某个点时,可能若不是你错了,就是你对那项教训的了解与铨释是错的。而且当你批评某一点时,可能正表明你是怎样的人。当你发现有某一项教训你无法遵行时,很可能你对那项教训的了解与铨释是错的;因为主讲登山宝训,正是要人去遵行的,而且还要门徒去教训别人也遵行(参太廿八20)。
5. 登山宝训不是要增加重轭在你身上,使你因无力遵行神的道而痛苦、背负重担。因为主耶稣是以「有福了」做开头的,也可以译成「快乐了」!
四.登山宝训的对象(太五1~2)
1. 主耶稣在加利利传道,因为祂行出医病赶鬼的神迹,所以吸引了许多人来跟随祂。这些人中有些只是好奇,甚至有些是来找碴的;但也有真实渴慕神与真道的人,以及病人和有需要的人。
2. 税吏杂在法利赛人中间,妓女与罪人挤在德高望重的人中间,目不识丁的粗人莽汉杂在佩戴着经文的学者身边。但主耶稣从来不被人华丽的衣裳,或是满腹经纶,或是身上佩戴的经文所吸引。祂是被忧伤痛悔的心、受伤困苦的灵魂、因病受折磨的百姓、灵里贫穷的人所吸引。无论贫富、贵贱、智愚,只有那些有需要的心灵会吸引祂驻足。祂看他们流离失所,像羊没有牧人一般,就怜悯他们,帮助他们,医治他们。
3. 当他们得着帮助,或是看见祂所行的就来跟随祂,归向祂,成为祂羊圈中的羊时,祂就要以天国的教训教导他们。坎伯·摩根说,主不是教导那些闲杂人乌合之众,祂将那样的人撇在山下;祂乃是教导那些已经得救的百姓,教导那些已经起来跟随祂的门徒,带祂们上山。
4. 当人真实起来跟随祂,愿意让祂改变他们的生命与生活,祂才以天国道理来教导他们。所以你如果想从登山宝训得最大帮助,不只是当它是道德规范,乃是成为生命活道,变成你生命中真实的样式,那么你必须先来信靠基督而重生得救,先起来跟随基督为祂而活!
5. 主将闲杂人撇在山下,但显然听这些教训的人包括一些众人(参太七28),我相信主必然抓住机会,在教训门徒之中也留心这些众人,盼望其中也有人被渔网捞到。亨利·马太说,看见有还未被主得着的人在场,会为传道人里头注入生命,因为你会渴望他们得福音的好处。
五.众人与门徒(太四23~五3)
1. 当神子在地上传道时,祂身旁围绕的许多人,很明显区分为三大类:一种是被称为犹太人的,以及法利赛人、撒都该人等,他们彼此各不相同,甚至经常吵闹不休,但遇见耶稣时就为了自身的既得利益,站在同一阵线上反对耶稣!
2. 第二种常被称为「众人」,他们有来看热闹的,有喜欢说说听听的,有喜欢参加宗教聚集这种高尚社交活动的;但也有那些真心渴慕神、渴慕真道的人,后者一遇见耶稣,或听见祂的声音,常常就撇弃一切来跟随祂,成为第三类的门徒。
3. 但在第二类的众人中,还有一些是因本身很大的需要而来,他们多半是因身体的疾病、心灵的软弱、被鬼附或被魔鬼压制、以及其他需要而来追随耶稣,指望从祂得着帮助。这些有需要的人,常常在得着帮助,看见基督奇妙的作为后,就跟随祂。其中有些成为真实的门徒,像撒该、格拉森被鬼附之人;但也有些只是盼望看见更多神迹,使他们生活改善或是更方便,像那些经历五饼二鱼神迹的人一样(约六章)。
4. 主耶稣没有因为这些人的存心或动机,就决定不帮助他们。事实上马太记着说,凡来到祂跟前的,祂都治好了他们!库尔曼小姐提到,有些根本不信有神的人来到她的聚会,他们完全不信神迹,却得了医治;另有一些看来无可指摘的圣徒却死了。
5. 库尔曼说,她不知道为何如此;「在我廿岁那年,我可以给你一大堆答案,当时我的神学观是很肯定的,认为只要你遵循一些规条法则,努力作工,遵行一些诫命,使自己过某种程度的属灵生活,神就会医治你。但我们看神常是透过毛玻璃来看的,神活在永恒中,我们却常只能抓住现在的一瞥,而这一瞥却常是充满了错误的观念。」
6. 我们不要给神设限,你只管带着需要来,祂充满了慈爱怜悯,祂也充满了生命大能。不要在意你还对祂没多少认识,不要在意你生命中的不完全,不要在意你的教会没有显出医病恩赐,甚至不要在意你还是个佛教徒!祂都乐意帮助你。
7. 但在主身旁的第三类人「门徒」,就不同了;主耶稣将其他众人撇在山下(虽然仍有跟着祂的),却带门徒上山,教导他们天国的道理。这是因为门徒不是只要医治的神迹,他们跟随祂是因爱祂,而且愿意受教学习;并且他们会明白所教训他们的,他们也会去教导别人。盼望这些日子当我们教导登山宝训时,你已经是一个这样的门徒。
8. 过去许多年代,祂藉众先知说话,现在祂自己亲自说话了;祂有时默然无声,藉祂的生活说话,但现在祂开口说话了!愿我们这些日子留心听!
《2虚心:八福1》
一.医治传道与教导(太4:23~25、5:1~2)
1. 马太记述神儿子耶稣基督,以肉身行走在世上时的三大职事,教训(教导)、传道、医治。他将教导摆在前头,似乎认为那是最重要的。保罗可能也是这样认为,因为他提到教会领袖的资格时,除了品格外惟一提到跟服事有关的就是「善于教导」(提前3:2)。
2. 但马太先记述主耶稣医治的事工,祂治好了许多人身体心灵的疾病。可能是因为病得医治的神迹,最快吸引人的眼目。圣经提到神迹signs和奇事wonders,奇事是要使人觉得惊异,停下原来做的事而来注意之;神迹则是一个记号,要使人思想、明白更要紧的事。
3. 马太记着,许多人看见主所行神迹奇事,就从各处聚集来跟随祂。主却没有在那里开始一个教会,推展一个事工;祂乃继续往上走,直到上了山。这过程,有一部分人以为精彩的时段已过,离开了,他们喜欢的是希奇的事;另一些人开始觉得不方便,累了,不合他们意,回家去了。
4. 但有一些人跟随耶稣,直到上了山。摩根说:「主医治凡来到祂面前的人,赐福一切有需要的人;但祂将闲杂人留在山下,上山教导门徒天国的道理。」这些人将要成为真实的门徒,天国的子民,他们的生命将改变转化,他们也将改变世界。
5. 祂上了山,就坐下。现在不是跳来跳去,吸引人注意,挑动人情感,不是闪烁着聚光灯,要将众人眼目都移转到这里之时,那是传道的功夫,是有时藉医治神迹带来的结果。但现在是要接受教导,是预备长期栽种、耕耘,忍耐等候地里宝贵出产,直到得秋雨春雨之时。天国道理是像种子一样的。
二.主上山坐下教导
1. 我们不要称那些吸引人的聚会就是成功、是复兴,然后在那里被吸引来信主的人,就开始学习如何做一样的事来吸引人。这可能会造就出一些作基督徒多年,告诉人信耶稣有平安喜乐,有一天却要觉得自己生命没有满足的人。
2. 17世纪被称为是「牧师的牧师」的Richard Baxter认为,教会应该是医院,也是学校。医院只要医好人就任务达成,你不会想一直留在那里,打针、吃药、住院。但学校不是只让你听一堂很棒的演讲,参加一个社团活动。你须要长期规律地到学校上课,课外花时间学习,并应用到生活生命中,也储备将来一生会用得着的东西,事实上一个成功的人是一辈子都在学习的。教会也是如此,你是否这样预备好,要领受从主来的长期教导与栽培?
3. 祂坐下,你不要毛毛躁躁地站着,急着快点毕业,好离开去开创一番大作为;祂坐下,如炼净银子的,以神的道一天过一天洁净我们,塑造纯净的属神生命在我们身上;祂坐下,将饼擘开,要我们停下一切烦躁,与祂一同坐席,享受祂的无穷无尽。
4. 马太看重教导,巴克莱说马太本人是个教师,他知道如何教导,他不会一口气将太多教导塞给你,他会来一段基督事迹的记述,然后插入一段教导,交替记述,免得听的人厌倦。马太也知道如何用简单精炼的话来教导、来起头、或是强调,来吸引注意力、挑旺注意力,像一句格言、一个例证小故事、一句发人深省的话等等。我常这么做,但不要变得哗众取宠。
三.有福了!
1. 登山宝训以所谓《八福》起头,英文称为the Beatitudes。beatitude意思是至福,通常以「…有福了!」的型式出现,表达一种福气的宣告,或对某人的一种称赞。在圣经中有几个地方出现这个,像诗篇119:1、箴8:34、路1:45、启示录的七福。最有名的就是登山宝训的起头,所以用了大写the Beatitudes。
2. 主耶稣教导人,不是像今天的教会常在散会时给会众祝福;祂是一开始先摆出祝福来,以此教导他们,吸引他们。旧约圣经以咒诅结束(玛四6),新约圣经却以祝福开始。祂来矫正人对福气的错误观念,人以富有、伟大、享乐为福气;「我的孩子是医生!」「真有福气!」这样的人自夸为有福,别人也因此夸奖他们,佩服他们的话(诗四十九18)。但主给我们指出真实福气之道,祂打开一条通往无穷祝福的路,祂说:「天国是他们的!」这是通往天堂之路,通往无穷喜乐之路;以赛亚说那是大道highway,是高速公路。
3. 「有福了!」(mak'arios,新约出现58次)有快乐之意,是像神一样的喜乐,是赴筵席一般的喜乐。福音是一场筵席的呼召,天国是呼召祂子民来得国享受的!英文的快乐happy,其字根hap古文意思是「机会、运气」;人的快乐常来自机会与命运,但基督所告诉我们这种在神里的快乐,却是永恒的!
4. 主提到怎样的人是有福的,是快乐的呢?「虚心的人」!「灵里贫穷的人」!在人看来,虚心与贫穷并不带有福气的意义,也不带有快乐的味道。但这地上确实有一些人,是贫穷的,是虚心的,但他们充满喜乐,他们也带给许多人喜乐。
四.虚心(太5:3)
1. 马太(耶稣)用一句简单明确、使人必须驻足思想的话,来开始天国道理的教导:「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虚心?心虚是好事?踏实、扎实不是比较好、比较安稳?荷包满满的、存款数目大、心中满溢快乐幸福的感觉,不是我们追求的吗?但主说虚心的人有福!
2. 你心中空虚是一个祝福,伟大的祝福,因为将临到你的是天国,是再没有眼泪、病痛、死亡,使一切干渴止息之处,不再有试探咒诅,不再会失败滑跌之地。心中空虚使你预备好承受、进入神的国。
3. 「虚心」原文直译是「灵里贫穷Poor in the spirit」,神喜欢贫穷?贫穷应该拿来歌颂吗?基督的信仰真是叫人绊跌啊!当你没钱使儿女受更高教育,或多学各种技艺,参与更多活动,而能在多元化入学的竞争中多得分数时,贫穷该拿来歌颂吗?
4. 当你因为生活所需,必须忍受苛刻老板的压搾,超时的工作、过重的负荷时,贫穷该拿来歌颂吗?但从天降下,熟悉神国的神儿子说:「你们贫穷的人有福了,因为神的国是你们的。」(路6:20)怎么会这样呢?
5. 因为穷人比富人会更留意外来的帮助,而无助是祷告第一要素,是吸引神恩典水流的空处。因为穷人比富人会更知道抬头仰望,知道要祷告。雅各说他们在信心上富足。
6. 事实上这里主用的字ptouch'os,是指赤贫如洗,一无所有,甚至指乞丐!财主与拉撒路的比喻用的就是此字(讨饭的)。他们是无权势、无财富、无倚无靠的人,甚至是受人欺压践踏的人;那些别无倚靠,绝对信靠神的人有福了!快乐了!
7. 这些绝对贫穷的人,如何有福,如何快乐呢?他们的快乐与幸福并不依附于会变的人事物,他们已从这些得了释放,神自己是他们的喜乐与泉源,
五.贫穷
1. 其实穷人并不都预备好承受神的国,因为主说的贫穷是灵里贫穷。这给在今生财物上富足的人盼望,他们不是因财富而受咒诅,如果他们持守灵里贫穷,仍是蒙福的。天主教译成「神贫」,神贫不该只是修道士与修女发的愿;主啊,使我灵里贫穷。
2. 灵里贫穷的人,并非以贫穷本身为乐,刻意追求没有财富,甚至以此为教义的人(像圣法兰西斯)。事实上有时贫穷会产生骄傲。真实的灵里贫穷是以神为乐,他会像保罗一样,知道如何处缺乏,也知道如何处丰富。
3. 圣经并不宣传贫穷是好的,神并不喜悦看见人贫穷。摩西律法清楚表明贫穷是不遵守神律法带来的咒诅之一,并宣告如果神百姓遵行神的道,他们将脱离咒诅得着祝福,包括从贫穷变为富足!(申廿八章)
4. 在教会历史中,主常使用人在将福音带给人时,也解决他们贫穷的问题;事实上常是那些贫穷的人更快对福音有回应。约翰·卫斯理的工作使许多穷人转为富足。救世军创办人卜威廉帮助东伦敦的穷人,甚至促成大批制造安全火柴,使穷小孩免因此中毒。台湾宣教工作使早期不少人成为医生律师等。
5. 但圣经确实指出富足的危险,就是会使人倚靠无定的钱财(提前六章)!所以箴言教导人祷告不要太富或太贫(箴卅章),意思是将心思放在比这更高的事上!甚至神有时允许属祂的人遇见贫困缺乏,要赐更大福气给他们,像约伯!有时物质贫乏会促使人灵里贫穷。圣经说财主进天国是难的,可并没有说穷人就容易!
6. 灵里贫穷?我们不是应该追求灵里富足、被圣灵充满吗?啊,神想要使我们原来所充满的那些东西先倒空。那些因美好环境、感情顺利、事业成功、家庭美满、富裕而充满你心的喜乐,常看不出是否纯净,是否属天的喜乐,是否能进入神国的喜乐。
六.灵里贫穷
1. 所以神有时将这些倒空,取走这些,看看你剩下什么。你不要等神挪去那些暂时的事物,你要主动俯伏在祂脚前,祷告说:「主,使我灵里贫穷,使我死去。」然后真实的、属天的喜乐、爱、安息将要充满,那是神的国。
2. 主不是要我们贫穷,也不是说富足是蒙神悦纳的标记;主乃是要我们灵里贫穷,要我们虚心。这是一切福气大道之始,且是全程的轨道,是一切福气的基础;虚心是一种倒空,以后一切是一种充满。天国的宝训是登山之路,一起头就使你发现太高上不去,好使你谦卑来投靠神。
3. 这样的谦卑不是在人面前表现或宣称的,不是经常对人说我是贫穷的,我不行,我污秽;有时那是另一种自义,或是要讨人喜欢、博人敬佩。
4. 谦卑是向着神的,像摩西、以赛亚、耶利米等都曾向神推辞,承认他们的不配。但当他们接受神的托付时,却都刚挺地站在百姓面前,无所惧怕。谦卑乃是对神说:Just I Am...(就是这样,乏善可陈;主流宝血,为我舍身!主爱高深,召我得生;神的羔羊,我来!我来!)
5. 虚心重点不是强调治死自己,有时那带来更大自己,因为他们整天谈论治死己;乃强调看神。当你真实灵里贫穷时,天国乃是你的;你要尝到天国的丰富与权能,你自己预尝天恩滋味,并有能力帮助人。
6. 主似乎不是说,灵里贫穷是进入天国的条件,而是说灵里贫穷的人拥有天国!他们是王子,是国度,他们已拥有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