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一间大学(下)

曲拯民

文会馆的工作房给清军的修械所很大的帮助。清军宋庆将军麾下的军头袁世凯和狄考文有深厚的交情,某次,清兵寻花问柳,污辱了文会馆的女生,男生见义勇为,和清军大打出手,双方僵持不下,袁世凯和狄考文共同出面当了和事佬。

官运亨通的袁世凯在光绪大婚亲政事的同年(光绪十五年即一八八九)驻节朝鲜任总办。那时,宋庆驻防辽东半岛,袁世凯的官级显然比他高了。甲午战(一八九四)後,袁世凯被任山东巡抚,他在义和团时期尽力保护山东境内的西侨,结果无一伤亡。他又电请北洋水师统领萨镇冰著旗舰“海坼”将登州所有的西侨运送去烟台及朝鲜避难。为此慈禧震怒,正欲治罪,八国联军已临北京城外。

清廷命咸丰状元孙家鼐筹办京师大学堂。西学教习由北京同文馆负责,汉学教习由狄考文派出,他著毕业生于志圣等六人前往。八国联军入北京,校舍被德俄两国驻军破坏,因此校龄只得两年。民国成立後,始设北京大学。

辛丑条约立(一九零一),袁世凯请狄考文协助创立山东高等学堂,即山东大学的前身,文会馆的第二任馆长赫士偕同本校毕业生五人前往。

自从文会馆大学部开设後,登州民众的态度大有转变。狄考文在东关买地筑新校舍,举凡测量,绘昼,购材料,监工等工作,他无不亲自为之。他既忙於校务,写书,给上海长老会联络处写稿,又担任翻译《圣经》会主席等,工作繁重,一八九五年,六十多岁的狄考文决意将文会校长职务交出,算来,他从事教育工作三十一年,包括大学部工作十一年。赫士(WATSON M.HAYES,D.D.)继任校长六年,直到前赴济南创山东高等学堂为止。赫士虽为神道学博士,但他也写了数本科学书籍出版,对数表,声学,光学,热力,天文等。他创立了《山东日报》,内地的邮政系统,学校制度,蒙慈禧的嘉奖。他的继任人柏尔根博士(PAUL D.BERGEN,D.D.)在登州主持了大学三年校务,在潍县工作至少四年,共任校长七年,病故後由德立思(J.b.DAVIS)代。齐鲁建校,有两座记念性建筑“狄考文馆”和“柏尔根馆”。医学院的建设经费大半出自“中华医药援助会”。文理学院和神学院的经费归功美籍教授路思义(HENRYW.LUCE)。他多次利用返国假期为中国扩充大学教育募捐而呼吁,先後募得三十馀万元,大部分援助了齐鲁大学,路家出生登州的大儿子,译作鲁斯(HENRY R.LUCE),他襁褓时曾随父母同。坐“海坼”去烟台及朝鲜避难,他长大於潍县,在烟台读毕英国内地会中学,留英,完成学业於耶鲁,是三杂志(TI ME.FORTUNE.L IFE)的创办人。他一生热爱中国,被公认是美国有史以来未曾从政,但对美国政府影响至大的一位。他捐赠巨款给燕京大学是由於其父助史徒雷登建设该校,其中一座楼被命名为“鲁斯馆”。

文会馆在潍县建校址,功在狄考文的胞弟狄乐播(ROBERT M.MATEER),一八八一年,他初到潍县,所建的校址被焚於义和团和团之乱,後来获得赔偿重建,大学迁济南後,它成为广文中学校址,有医院,礼拜堂,教学楼,教职员宿舍。不幸狄乐播於一九二二年病故,葬在潍县。广文校址的正名是“乐道院”,本地人直称“洋楼”。珍珠港事变,日本在华北的军事当局将乐道院改成盟邦侨民拘留之所,人数约一千五百。赫士博士於晚期在山东滕县创立华北神学院,并工作於斯,直到被拘禁为止,在中国工作满了五十九年。一九四一年,美,日,间有交换俘虏之举,但他已年迈,又有糖尿病在身,不宜作远洋之行,因此在集中营里渡过近三年凄苦的岁月,逝於胜利的前一年即一九四四,高寿八十七岁,葬在集中营围墙内。

路思义於七七事变前因患胃溃自燕京大学退休,返美国後到处演讲,分析远东情势及美国援助中国抗日的重要性。珍珠港事变消息遍传,是夜他夫妇适在康州的儿子家,中国名作家林语堂也为座上客,儿子鲁斯起身匆匆去纽约“时代周刊”社总部,儿媳是夜应纽约某电台讲话,那时她为美国有史以来仅有的女性国会议员,又是战後第一位女性派赴国外的大使(驻意大利)。路思义显然受到震惊,上楼入寐,一夜未醒,平静而逝,享年七十五岁。

郭显德一生在山东东部即胶东各地创中,小学四十馀间,荣获光绪帝的双龙纪念章一座。一九二零年,郭老安逝烟台,享年高寿八十五岁。我正读小学一年级,那小学是他於一八六六年首创小学的延续,当时我亦为参加致哀敬小学生之一。他的遗体下葬毓璜顶北坡的美国公墓。

七十五岁的狄考文仍在担任翻译圣经委员会主席。在他领导下,已经完成了《新约全书》,正待译毕“诗篇”。是年夏天,委员会在烟台召开,入秋後,还未休会,忽罹阿米巴性痢痴,当时烟台毓璜顶医学院(美国长老会捐赠)仍在建设中,因此只有急遽前去青岛德国医院。卒因缺乏有效药品逐溘然而逝。哲人其萎!

中国各地曾受教於他的弟子也不禁如同古代子贡对老师孔子发出类似的喟叹,众人景仰如泰山的岂可颓?楝梁之木怎该腐?哲人至终也将萎谢吗?

先父受教於狄考文满了十二年,师生谊深。倘无他的严格教诲,就不会有後来那待遇优厚的职位与大半生尽义务做社会工作的恒心,包括创立一间女中,主持过青年会,益工会,监狱布道与平民教育等。而自身经营的手工品生产及出口事业便可维生,始能兼做义工,也全是狄考文精神的感召。那时先父保定惊闻恶耗,连夜奔赴烟台,参加葬礼,纪念照中列前排,下面的注脚是父亲的手笔,历历可辨:“西历一千玖百零八年十月四号,狄大牧师葬於烟台玉皇顶”(即毓璜顶)。此照存於费城长老会史学会。

狄考文居长,故习惯称做狄大牧师。其弟狄乐播行四,是狄四牧师,以资识别。

狄考文的正职是牧师,但在教育和著作的成就上远超过一般来华的传教士。明末,史上有名,一生著书十九本的利玛窦,具记录二十二本的汤若望,二十四本的南怀仁等都难与他相比,因为狄考文所著全部是针对当代需要的科学教科书,接近的是广大民众,所教育的不是仕官之家的子弟,乃是出自勤劳工作的人家。例如我祖父本出身农家,读过私塾,中年在北京给一间“南粮北运”的商人当文书及办杂务。我外公原是自耕农,私塾读毕,在登州文会馆的女校司账。

一八六三年,狄考文启程来华前即宣称“我决心将生命献给中国,住在那里,死在那里。”

晚年,依他自己的估计:一生公开讲话八千次,行路一万二千英里,他的足迹遍及山东和华北,华东某些地方,唯在铁路与公路全无的中国农村环境下,那行的路必须步行,骑骡马,夜宿小店,随时随地被蚊虫,跳蚤,臭虫以及各种传染病所袭击。

狄考文的元配早亡,继配也未生子女。他没有私产,所留下的是中国最早的这间大学和对他感佩终生的学生。二十年前我在宾州依电话簿找狄考文出生地哈城(HARISBURG)遍问所有姓MATEER 的人家。他们全不知道同宗间曾出过一位到遥远的地方,因工作成绩而著名的教育家。

狄考文的学生很少人从政,大半默默中耕耘,守住自身的岗位,终生从事教育,宗教,社会或乡村工作,但也有少数例外。

与先父寄宿同房间的朱学海,辛亥革命时,光复诸城,与清军作战,身先士卒,壮烈成仁。

同房间的衣与林,与先父同时工作於保定——陆军学堂教员,後来苦读英文,留美,返国後任齐鲁大学教授。其子复得,康乃尔卒业,越南受降时代表,官级上校。次子复恩,空军中校,蒋介石的座机驾驶,其胞弟从舅姓,林济青,皮次堡矿学,山大校长,山东教育厅长。衣家尽多人才。

早三期的王元德自创华北酒精厂於青岛,为全华北所仅有。

同期生的孙伯峨创亿中实业公司於烟台,与手工业及国际贸易,抗战时西安设机器厂,宝鸡设纺纱厂。

限於篇幅,只举以上四例。

耶稣说:“一粒麦子不种在地里永久是一粒;若种在地里(牺牲自己)必会结出许多子粒来。”他又说:“好牧人为羊舍命”。牧人剪羊毛,喝羊奶,天经地义,自然的趋势,肯为羊舍命的只恐不多。

信仰,爱心,使命,工作不辍是文会馆创办人狄考文一生的座右铭,牧者与老师(牧师)加诸其身,实在名副其实,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