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近代史之八

1956彝士運河戰爭

黃濠光

 

獨立戰爭是以色列歷次戰爭死傷最多的戰爭,損失了十分一人口,然而由1948年至1951年間,海外猶太人回歸以色列的人數達七十萬,使以色列人口倍增,從獨立時的65萬人增至130萬人,主要來自利比亞、葉門、保加利亞及伊拉克的整個猶太社群,及歐洲納粹大屠殺的倖存者。1950年,以色列國會通過「回歸法」,准許任何人只要其父親或母親、祖父或祖母是猶太人,都可以移民以色列,成為公民。

 

獨立戰爭產生了兩批難民,因戰爭而出走的阿拉伯人為數有70萬,現在都稱為巴勒斯坦難民。阿拉伯各國沒有吸收這批難民,只讓他們住在難民營,聯合國亦專為照顧這批難民而設立了一個專門機構UNRWA(聯合國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暨工程處),該機構把難民的後代也計算在內,稱現今有五百萬巴勒斯坦難民。另一批難民是住在阿拉伯世界的猶太人,以色列立國後,他們在所住的阿拉伯國家受到欺淩及迫害,被迫離開,為數80萬,以色列全數吸收,至今再沒有猶太難民。當中從葉門(當時由英國管治)回歸的尤為突出,19496月至19509月,共有380次特別航班,將五萬葉門猶太人秘密空運回國,代號「鷹翅行動」,是根據聖經而改名的:「你們都看見了,且看見我如鷹將你們背在翅膀上,帶來歸我」(出19:4)。

 

獨立戰爭中,埃及佔領了迦薩地帶,那裏住了巴勒斯坦難民。埃及當局不准難民遷移他處,也不准定居埃及。19547月,埃及總統納塞爾與英國談判成功,英軍撤出蘇彝士運河,令以色列人普遍緊張。巴勒斯坦人從迦薩攻擊以色列,常有發生,導致以色列於1955222日對迦薩發動攻擊,代號「黑箭行動」,以軍攻打一處用來武器巴勒斯坦遊擊隊的埃及基地。於是埃及替巴勒斯坦人組成遊擊隊,稱「敢死隊」(Fedayeen,阿拉伯文的意思「救贖者」或「犧牲者」「敢死隊」從迦薩滲透入以色列境內,殺害平民,炸毀設施,埋藏地雷、搜集情報。以色列平民死亡人數不斷上升,公眾情緒激烈。

 

以埃關係緊張

19552,本古裏安下令攻擊迦薩,嚴重打擊了埃軍。納塞爾求助於蘇聯,於是從捷克引進大量武器,令以埃軍力漸漸失衡。以空軍為例,埃及有轟炸機45架,以色列只得兩架;埃及有戰鬥機200架,以色列有114架。當時,以色列的軍火來源並不是美國,艾森豪總統認售賣軍火給以色列是無濟於事,因為以色列只有一百七十萬人口,不可能抵禦四千萬阿拉伯人。阿拉伯人口比以色列多57倍,土地大215倍。英軍撤出蘇彝士運河後,埃及軍進駐運河區,其雷達站能監視以空軍的活動。以色列準備先發制人。此時,以色列獲法國供應坦克和戰機。

 

彝士運河危機

彝士運河雖在埃及境內,但控制權在英、法手中,獲利豐厚。埃及計畫在尼羅河中游建阿斯旺水壩,本來美、英等同意貸款,但埃及因條件苛刻而拒絕,令美、英、法撤回援助。埃及於1956726日宣佈將彝士運河收歸國有,用運河的收益來建水壩。

 

美、英、法認為運河應該由國際管理。於是,英、法和以色列於19561029日發動攻擊,一百小時之內,以軍佔據迦薩和西乃,領土擴大了三倍。英、法入侵運河區,但在蘇聯反對及威脅武力干預下,加上國內反戰和經濟惡化,不得不停火。以色列雖獲勝,但在美國壓力下,於1957122日完成撤軍,由聯合國派軍進駐以埃邊界。以軍陣亡人數為189人,埃及軍陣亡人數為1600人。

 

為期八天的蘇彝士運河戰爭,改變了中東的結盟關係。埃及投向蘇聯,蘇聯自此踏足中東,支持阿拉伯國家以色列投向美國及國和法國。經此一戰,以色列國防部的達仁(Dayan)及佩雷斯(Shimon Peres)冒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