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近代史之六

與英國決裂及獨立建國

黃濠光

 

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納粹德國在歐洲各地屠殺猶太人。1941113日哈吉阿明飛到柏林,於30日獲希特勒接見。希特勒答應當德軍在高加索地區取得勝利後,便會揮軍入中東,不會佔領阿拉伯土地,卻會消滅巴勒斯坦猶太人。哈吉阿明答應組織阿拉伯兵團,助德軍作戰。

 

戰時英國嚴格執行白皮書,限制猶太人移民,阻難民船靠岸,令當地猶太人的反英情緒高漲。猶太人中的右翼份子萊希(Lechi,以色列自由戰士)主張刺殺英國官員。另一猶太右翼組織伊爾貢(Irgun)於1943年由貝金(Menachem Begin)領導,他力主對英國進行恐怖襲擊。1944年,託管政府要猶太代辦處下最後通牒,要打擊伊爾貢。

 

與英國決裂

戰後英國大選,工黨勝出,邱吉爾下野,但工黨沿用原本的巴勒斯坦政策。19458月錫安主義運動的本古里安(Ben Gurion)說,如果英國繼續執行白皮書政策,錫安主義者最終會選擇「野蠻的暴力」。10月猶太武裝力量哈加納、伊爾貢和萊希聯合成立了「希伯來抵抗運動」,對英軍及軍事設施進行襲擊。1946722日希伯來抵抗運動把打擊目標集中到英國行政機構與軍事司令部所在地耶路撒冷的大衛王酒店,炸毀酒店一側,造成91人死亡,45人受傷,多為英國人,也有一些阿拉伯人與15名猶太僱員。7月底載有三千乘客的「哈加納號」抵達巴勒斯坦海岸,隨後又有幾艘移民船到達,託管政府將沒有簽證者送到塞浦路斯的拘留營。在1946年中,有73位英國人遇襲身亡,百餘人受傷。

 

194612月召開第廿二屆錫安主義運動大會,會議譴責恐怖主義,並重申建立猶太國的決心。這次會議反對魏茲曼的溫和路線,令他未能當選為主席,標誌著長達35年的「魏茲曼時代」的結束。執委會主席本古里安成了事實上的領導人。

 

英國民眾對巴勒斯坦問題已失去耐心和信心,英國政府也感厭倦與疲憊。英國投入大量金錢與兵力,加重了經濟負擔。同時,英國國內也出現經濟危機,在內閣辯論之後,英國政府最終放棄解決問題的努力,把託管問題交給聯合國。

 

面對聯合國

聯合國於1947428日至515日召開巴勒斯坦問題特別會議,蘇聯意外地支持猶太人建國,於是聯合國成立「聯合國巴勒斯坦特別委員會」(UNSCOP),到巴勒斯坦進行調查。調查期間,猶太人充分合作,但阿拉伯人堅決抵制。調查期間發生了「出埃及號」事件,船上有4,539位猶太難民,當船抵達巴勒斯坦海域後,企圖衝破英軍封鎖而靠岸,但英國逼令該船折返。特別委員會親眼目睹英軍粗暴對待大屠殺倖存者被趕回歐洲的淒慘場面,留下深刻印象,強化他們建議取消英國繼續託管的決心。

 

1947831日特別委員會向聯合國遞交了調查報告,1129日聯合國進行表決,結果以33票贊成,13票反對,10票棄權通過了聯合國181號決議(英國和中國均投棄權票)。決議規定英國須於194881日前撤出巴勒斯坦,兩個月內成立阿拉伯國與猶太國。阿拉伯國面積佔42.8%,總人口73萬,其中阿拉伯人72萬,猶太人1萬。猶太國面積佔56.4%,總人口99萬,其中猶太人50萬,阿拉伯人49萬。耶路撒冷及周圍158平方公里土地由聯合國管理。

 

邁向立國

分治決議通過後,猶太人歡喜振奮,阿拉伯人拒絕接受,並發起罷工,示威抗議。英國宣佈將於1948515日前提前撤出。阿拉伯人開始攻擊猶太人,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及其他地方的阿拉伯人組成「阿拉伯解放軍」。猶太人所有武裝力量約有四萬五千人。從194711月底到19483月,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各有千餘人在衝突中喪生。

 

19484月到5月間,猶太人先後控制了提比里亞、海法、薩費德和雅法等城市及沿海平原地區,並開始向阿拉伯人居住地推進。猶太人所到之處,阿拉伯人紛紛逃走。在1948年的頭四個月裡,大約有三十萬阿拉伯人離開家園。當英國人結束統治時,阿拉伯難民達到75萬人。這樣,猶太人成為巴勒斯坦的主體民族。

 

由於515日是安息日,英國於14日降旗。當天下午四點鐘,以色列建國儀式在台拉維夫的藝術博物館舉行,由本古里安宣讀了1,027個字的《獨立宣言》,代表們依次上前簽名。宣言說:「以色列地是猶太人的誕生地,塑造了他們的屬靈、宗教及政治身分。他們首先在此地立國,創造出具有民族和普世重要性的文化價值,並給了世界這本永恆的書中之書。我們百姓被迫放逐離開這片土地後,在流散期間保持信仰,從不停止禱告,並盼望回到此地,恢復政治上的自由。受著這種歷史和傳統依戀的驅使,每一代猶太人都努力在這片祖國土地上重建自己。在過去幾十年,他們大批的回來了…使沙漠開花,希伯來語復活,城鄉建立,並創造了繁榮的社區,掌管著自己的經濟和文化,酷好和平但懂得防衛自己,將進步的福分帶給全國的居民,渴望建立獨立的國家。接著禱告說:「我們的神,普天之王,使我們得以生存,保佑我們並使我們看到這一天。」十六分鐘後,美國便承認以色列,其他國家陸續承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