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近代史之六

与英国决裂及独立建国

黄濠光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纳粹德国在欧洲各地屠杀犹太人。1941113日哈吉阿明飞到柏林,于30日获希特勒接见。希特勒答应当德军在高加索地区取得胜利后,便会挥军入中东,不会占领阿拉伯土地,却会消灭巴勒斯坦犹太人。哈吉阿明答应组织阿拉伯兵团,助德军作战。

 

战时英国严格执行白皮书,限制犹太人移民,阻难民船靠岸,令当地犹太人的反英情绪高涨。犹太人中的右翼份子莱希(Lechi,以色列自由战士)主张刺杀英国官员。另一犹太右翼组织伊尔贡(Irgun)于1943年由贝金(Menachem Begin)领导,他力主对英国进行恐怖袭击。1944年,托管政府要犹太代办处下最后通牒,要打击伊尔贡。

 

与英国决裂

战后英国大选,工党胜出,邱吉尔下野,但工党沿用原本的巴勒斯坦政策。19458月锡安主义运动的本古里安(Ben Gurion)说,如果英国继续执行白皮书政策,锡安主义者最终会选择「野蛮的暴力」。10月犹太武装力量哈加纳、伊尔贡和莱希联合成立了「希伯来抵抗运动」,对英军及军事设施进行袭击。1946722日希伯来抵抗运动把打击目标集中到英国行政机构与军事司令部所在地耶路撒冷的大卫王酒店,炸毁酒店一侧,造成91人死亡,45人受伤,多为英国人,也有一些阿拉伯人与15名犹太僱员。7月底载有三千乘客的「哈加纳号」抵达巴勒斯坦海岸,随后又有几艘移民船到达,托管政府将没有签证者送到塞浦路斯的拘留营。在1946年中,有73位英国人遇袭身亡,百余人受伤。

 

194612月召开第廿二届锡安主义运动大会,会议谴责恐怖主义,并重申建立犹太国的决心。这次会议反对魏兹曼的温和路线,令他未能当选为主席,标志着长达35年的「魏兹曼时代」的结束。执委会主席本古里安成了事实上的领导人。

 

英国民众对巴勒斯坦问题已失去耐心和信心,英国政府也感厌倦与疲惫。英国投入大量金钱与兵力,加重了经济负担。同时,英国国内也出现经济危机,在内阁辩论之后,英国政府最终放弃解决问题的努力,把托管问题交给联合国。

 

面对联合国

联合国于1947428日至515日召开巴勒斯坦问题特别会议,苏联意外地支持犹太人建国,于是联合国成立「联合国巴勒斯坦特别委员会」(UNSCOP),到巴勒斯坦进行调查。调查期间,犹太人充分合作,但阿拉伯人坚决抵制。调查期间发生了「出埃及号」事件,船上有4,539位犹太难民,当船抵达巴勒斯坦海域后,企图冲破英军封锁而靠岸,但英国逼令该船折返。特别委员会亲眼目睹英军粗暴对待大屠杀幸存者被赶回欧洲的凄惨场面,留下深刻印象,强化他们建议取消英国继续托管的决心。

 

1947831日特别委员会向联合国递交了调查报告,1129日联合国进行表决,结果以33票赞成,13票反对,10票弃权通过了联合国181号决议(英国和中国均投弃权票)。决议规定英国须于194881日前撤出巴勒斯坦,两个月内成立阿拉伯国与犹太国。阿拉伯国面积占42.8%,总人口73万,其中阿拉伯人72万,犹太人1万。犹太国面积占56.4%,总人口99万,其中犹太人50万,阿拉伯人49万。耶路撒冷及周围158平方公里土地由联合国管理。

 

迈向立国

分治决议通过后,犹太人欢喜振奋,阿拉伯人拒绝接受,并发起罢工,示威抗议。英国宣布将于1948515日前提前撤出。阿拉伯人开始攻击犹太人,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及其他地方的阿拉伯人组成「阿拉伯解放军」。犹太人所有武装力量约有四万五千人。从194711月底到19483月,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各有千余人在冲突中丧生。

 

19484月到5月间,犹太人先后控制了提比里亚、海法、萨费德和雅法等城市及沿海平原地区,并开始向阿拉伯人居住地推进。犹太人所到之处,阿拉伯人纷纷逃走。在1948年的头四个月里,大约有三十万阿拉伯人离开家园。当英国人结束统治时,阿拉伯难民达到75万人。这样,犹太人成为巴勒斯坦的主体民族。

 

由于515日是安息日,英国于14日降旗。当天下午四点钟,以色列建国仪式在台拉维夫的艺术博物馆举行,由本古里安宣读了1,027个字的《独立宣言》,代表们依次上前签名。宣言说:「以色列地是犹太人的诞生地,塑造了他们的属灵、宗教及政治身分。他们首先在此地立国,创造出具有民族和普世重要性的文化价值,并给了世界这本永恒的书中之书。我们百姓被迫放逐离开这片土地后,在流散期间保持信仰,从不停止祷告,并盼望回到此地,恢复政治上的自由。受着这种历史和传统依恋的驱使,每一代犹太人都努力在这片祖国土地上重建自己。在过去几十年,他们大批的回来了…使沙漠开花,希伯来语复活,城乡建立,并创造了繁荣的社区,掌管着自己的经济和文化,酷好和平但懂得防卫自己,将进步的福分带给全国的居民,渴望建立独立的国家。接着祷告说:「我们的神,普天之王,使我们得以生存,保佑我们并使我们看到这一天。」十六分钟后,美国便承认以色列,其他国家陆续承认。